甘薯(Ipomoea batatas)作为一种六倍体作物,起源于南美洲,已有超过5000年的栽培历史。自16世纪传播至全球,甘薯凭借其高产、营养丰富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,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,甘薯不仅是维生素A的关键来源,帮助缓解营养不良,还为农业自给农户提供了重要收入。然而,当地品种普遍存在低产和易感病害等问题。近年来,二倍体甘薯近缘种的参考基因组推动了育种和功能基因研究,但六倍体甘薯的等位基因多样性仍未充分解析,限制了遗传改良效率。 美国康奈尔大学费章君教授及其团队于2025年7月14日在著名期刊《Nature Plant》上发表了名为“Phased
view more萝卜(Raphanus sativus L.)是全球广泛栽培的重要十字花科根菜作物,其可食用的根、叶及芽富含多种营养。然而,由低温强光引发的提前抽薹会严重影响其产量与品质。从育种角度看,控制抽薹开花时间既关乎经济效益(避免早抽薹减产),又能加速育种进程(利用早花特性)。抽薹开花是受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调控的数量性状,解析其遗传机制对精准育种至关重要。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辉宏教授及其科研团队于2025年7月14日在著名期刊《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》上发表了名为“A telomere-to-telomere genome assemb
view more华命生物目前已成功完成70+物种的T2T基因组组装,物种涵盖动物、植物、昆虫及同源和异源多倍体等疑难物种,已有多个合作项目在顶级期刊发表和接收,欢迎有需要的老师垂询。联系方式:18371456025。 基因组大小是陆地植物进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,因为它影响着许多生物过程。到目前为止,研究人员已经对植物系统发育树上大多数科的物种进行了测序,然而大多数植物基因组研究都集中在基因组较小的物种上。因此,需要对具有巨大基因组的物种进行更多研究,以阐明基因组扩展的机制。 2025年6月25日,西北工业大学的蔡晶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在《Nature Plant》上发表了一篇名为“Two M
view more华命生物目前已成功完成70+物种的T2T基因组组装,物种涵盖动物、植物、昆虫及同源和异源多倍体等疑难物种,已有多个合作项目在顶级期刊发表和接收,欢迎有需要的老师垂询。联系方式:18371456025。 罗布麻属(Apocynum)为多年生亚灌木,广泛分布于中国盐碱戈壁沙漠,与依赖持续胁迫响应的盐生植物不同,罗布麻可能通过动态调控适应戈壁地区波动的盐度与干旱,这一特性在其杂交后代中尤为显著。红麻(Apocynum pictum 'Hongzhon',APZ)被认为是白花罗布麻(A. hendersonii 'Guazho&
view more